2024-05-26 21:31:42 | 高三网
黑龙江科技大学共有3个校区,分别是:
1、主校区
地址: 黑龙江省哈尔滨 市松北区浦源路2468号
公交:36路(校门口) 35路 郊6 到松浦大桥北下车 右转300米左右。
2、嵩山校区 高三网
地址:哈尔滨市南岗区嵩山路111号。
3、鸡西校区
地址: 鸡西市 南星街32号
原先的利民校区,地址:哈尔滨市利民开发区大学城,于2011年6月取消。
黑龙江科技大学,坐落在北国 冰城 哈尔滨市,是黑龙江“十二五”期间重点建设的特色应用型本科高校,黑龙江、吉林乃至内蒙古地区唯一一所以矿业工程为特色的高校。
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和应急管理部共建高校,国家首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2.0”、“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入选高校。因坐落于 松花江 北岸,故有“江畔朝阳”一说。
学校的前身是1947年在鸡西建立的东北第一所煤矿工人学校,几经易名,1981年更名为 黑龙江矿业学院 ,隶属于原国家煤炭工业部,1998年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后,实行中央与地方共建,以黑龙江省管理为主。
2000年经教育部批准更名为 黑龙江科技学院 ,2001年在哈尔滨建设新校区,2003年学校主体由鸡西市迁入哈尔滨市。2013年4月18日,经教育部批准更名为黑龙江科技大学。
学校在60多年的办学历程中,学校始终践行“厚德博学、强吾兴邦”的校训,铸就了“自强不息、创业创新”的办学精神。
培养出了10万余名优秀人才,为区域经济和中国煤炭工业的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被誉为“煤炭工业的脊梁”。
截至2015年4月,学校占地面积128.83万平方米,教学行政用房38.55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27707万元,图书馆藏书183万册,全日制在校生21800余人。
扩展资料:
一、院系设置
据学校官网2014年9月信息显示,学校下设矿业工程学院、环境与化工学院、安全工程学院、电气与控制工程学院、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机械工程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建筑工程学院、
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管理学院、经济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国际教育学院、理学院、研究生学院、外国语学院、体育部、
工程训练与基础实验中心、继续教育学院(鸡西校区)、嵩山校区共21个教学单位;学校有工学、管理学、理学、文学、经济学、法学等六个 学科门类 ,54个 本科专业 。
二、师资队伍
据学校官网2014年9月信息显示,学校有专任教师1519人,其中具有高级 专业技术职务 的教师800人,硕士以上学历教师达72.7%。
全国优秀教师、省模范教师、省优秀教师15人,省教学名师、教学新秀7人。省重点学科(专业)带头人梯队8个。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省级教学团队4个。
享受国务院和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5人。特聘 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国科学院院士、 长江学者 15人,聘请教育界、企业界、政界知名人士等150余人为兼职教授。
长期聘用企业工程技术骨干200余人为“双师型”教师,直接服务特色人才培养。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黑龙江科技大学
百度百科-黑龙江科技大学利民校区
黑龙江科技大学 是二本。
黑龙江科技大学(Heilongjia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坐落于 黑龙江省哈尔滨 市,是由黑龙江省人民政府举办的 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 ,由黑龙江省人民政府与 应急管理部 共同建设,入选教育部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实施高校、黑龙江省特色学科建设高校。
据2020年5月学校官网信息显示,学校有三个校区,分别为松北主校区、 嵩山 校区和 鸡西 校区,占地面积70.99万平方米;有18个二级学院,开设57个 本科专业 ;有 一级学科 博士学位授权点1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0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9个;有教师1337人,全日制在校生22657人。
扩展资料:
学校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
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以学为要、固基强实”的思想和“以生为本、为生尽责”的服务理念,以立足应用的教学理念为引导,以学生成长成才需求、地方经济与行业发展需求为导向;
遵循教育教学规律与人才成长规律,努力培养“思想道德素质高、工程实践能力强”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现有全日制在校生22657人,其中研究生、博士生883人。
“十五”以来,本科生一次就业率在90%以上,连续保持省内高校前三名,被教育部授予“全国毕业生就业50强高校”、“全国青年就业创业教育先进集体”。在全国、全省大学生标志性竞赛中,获奖数量和层次居于省内高校领先水平。
参考资料来源: 黑龙江科技大学—学校概况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黑龙江科技大学
高三网(https://www.htgsw.com)小编还为大家带来黑大是哪个大学的相关内容。
Heilongjiang University
黑龙江大学(Heilongjiang University),位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是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共建的省属综合性大学,黑龙江省“双一流”建设国内一流大学A类高校,入选国家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特色重点学科项目、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全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教育部来华留学示范基地,是世界翻译教育联盟、中俄新闻教育高校联盟、中俄综合性大学联盟、上海合作组织大学、“一带一路”智库合作联盟成员单位。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
学校前身是1941年在延安成立的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第三分校俄文队,后更名为中央军委军事学院俄文科、中央军委俄文学校、延安外国语学校;1946年延安外国语学校部分领导和俄文系师生迁至东北,先后更名为东北民主联军总司令部附设外国语学校、哈尔滨外国语专门学校、哈尔滨外国语专科学校、 哈尔滨外国语学院;1958年更名为黑龙江大学;1961年黑龙江科技大学(筹建)并入;1972年哈尔滨外国语专科学校(1964年新成立)并入;2003年中国农业科学院甜菜研究所并入;2004年黑龙江水利高等专科学校并入。
黑龙江省中最大的大学是哪个? 原来的话应该是八一农垦大学,当时那个学校的面积据说还是世界最大的之一。但2003年10月,学校整体搬迁至大庆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新校区面积小了很多。 据现在的资料来看,应该是哈尔滨工业大学。 以下是详细的数据: 哈尔滨工业大学434万平方米(哈尔滨校区344万平方米,威海校区90万平方米) 东北农业大学301万平方米 哈尔滨体育学院278万平方米 哈
黑大在哪个街道 中国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南岗区学府路74号。 截至2020年12月,学校占地面积174万平方米;有30个教学院部,开设86个本科专业;有国家重点学科2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7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0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35个,硕士专业学位类别18个;有教职员工近2800名,全日制学生33000余名。 教学建设 黑龙江大学有国家级特色专业10个,国家级一流本科
关于黑龙江大学 黑龙江大学南校区已于今年6月正式卖给黑龙江省卫生学校了,准确来说现在已经没有黑龙江大学南校区这个地方了,今年8月份之前南校区学生和学校设施都正式搬入了本校(南岗区学府路74号),09级的所有新生在本校住本校上课,住宿要看你准备住八人寝室还是四人的寝室了,四人寝室在C区,八人寝室在A区。环境都是比较好的,到开学的时候会有校车在哈站接新生入校的。作为黑大的学生欢迎你的到来! 黑龙
黑龙江大学和东北农业大学选哪个 单单从荣誉角度考虑,东北农业大学较好,荣誉对比内容如下: 1、黑龙江大学 黑龙江大学(HeilongjiangUniversity)坐落于哈尔滨市,是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共同建设的省属综合性大学,是黑龙江省“双一流”建设国内一流大学A类高校,入选国家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特色重点学科
黑龙江大学在哈尔滨哪个区 南岗区。 根据查询百度地图得知,黑龙江大学(主校区)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南岗区。黑龙江大学(HeilongjiangUniversity),位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是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共建的省属综合性大学,黑龙江省“双一流”建设国内一流大学A类高校。 学校前身是1941年在延安成立的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第三分校俄文队,后更名
哈尔滨林业大学是211还是985 既是211大学,也是985院校。 根据查询百度百科显示,东北林业大学(NortheastForestryUniversity),简称东北林大(NEFU),位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是一所以林科为优势、林业工程为特色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高校,由教育部、国家林业和草原局、黑龙江省人民政府三方共建,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国家“211工程”、“985工程优
延安抗日军政大学的学校历史 为适应 抗日战争 的需要,中国共产党于1936年6月1日在 陕北 瓦窑堡成立中国抗日红军大学。1937年校址迁至延安,改名抗日军政大学。 毛泽东 任教育委员会主席, 林彪 任校长。学员主要来源于从部队抽调的干部,并招收一些知识青年,学习政治、军事、历史、民运、统战等课程。毛泽东为该校题词:“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艰苦朴素的工作作风,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团结、紧张
黑龙江科技大学和哈理工哪个好 哈尔滨理工大学更好,根据艺考网查询显示。 1、哈尔滨理工大学和黑龙江科技大学是黑龙江省内两所著名的高校,都拥有一定的办学历史和声誉,但在学校实力、教学质量、招生规模等各方面还是有所不同的。 2、从学校实力的角度看,哈尔滨理工大学是一所以工科为主,在工程、管理、经济等领域均有较高的水平,其工程专业被认为是该校的特色亮点,黑龙江科技大学则注重综合性学科的建设,在信
2023-06-06 14:27:45
2023-07-16 02:11:17
2024-02-21 18:30:44
2023-06-08 18:08:28
2024-01-27 10:41:55
2023-09-04 16:15: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