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高三网小编整理了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怎么样相关信息,希望在这方面能够更好帮助到大家。
本文目录一览:

学校简介
学院地处历史文化名城咸阳,是省属全日制公办普通高校,是全国百所“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立项建设院校之一。前身为创建于1950年的国家级重点中专——咸阳机器制造学校,1999年经教育部批准升格改制,实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 校徽:校徽一个蕴含“外圆内方”的民族文化精神,象征力量和特色的“工”字图形,昭示他们的办学理念,代表学院的社会形象。图形线条流畅的对称与启合,表现出学院团结进步、笃实严谨、外引内联、广泛合作的氛围和精神;其旋转向上的姿态与趋势,寓意着我们对更高境界的向往与执着;其蓝色的深邃与明快,象征着学海的无涯和学院广阔的发展前景。为了这个形象所包容的一切荣誉与成就、责任与使命、信念与理想,陕工职院人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矢志不渝、再铸辉煌。
荣誉奖励
截至2009年底,学院有在册学生16600名,建校60年来,已向社会输送各类专业技术人才7万余名,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先后荣获“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陕西省文明校园”、“陕西省平安校园”、“陕西省高技能人才工作先进工作单位”等荣誉称号,2005年获教育部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优秀”等级。
办学条件
校园面积75万平方米、建筑面积46.5万平方米。建有国内同类院校中规模大、工种全、技术水平高的校内生产型实训基地(咸阳机床厂);建成集“教学、实训、科研、生产”四位一体,以数十台生产型数控加工机床为主要装备的工业技术中心;97个门类齐全、设备优良的实验实训室,其中2个国家级实训基地,3个省级实训基地。公开出版《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图书馆纸质图书总量51万册,电子图书总量29.5万册,开通清华同方和万方资源数据库,采用图书
自动化管理系统,配有300台计算机的电子阅览室。建有校园网,出口带宽400Mbps。拥有新教学楼、新型学生公寓、学生食堂、学生活动中心、多功能报告厅、标准田径运动场等较为完善的基础设施。
历史沿革:
2010年陕西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并入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两校系出同源:西北工业部高级工业职业学校[原:私立雍兴高级工业职业学校] 陕工职院部分: 1942年私立雍兴高级工业职业学校创建 1950年私立雍兴高级工业职业学校更名为西北工业部高级工业职业学校 1951年西北工业部高级工业职业学校更名西北工业技术学校 1953年西北工业技术学校更名咸阳机器工业学校 1953年泰安工业职业学校(部分)并入咸阳机器工业学校 1953年咸阳机器工业学校更名第一机械工业部咸阳机器制造学校 1958年第一机械工业部咸阳机器制造学校更名陕西省咸阳机器制造学校 1962年陕西省咸阳机器制造学校更名第一机械工业部咸阳机器制造学校 1966年上海中等机器技术学校(部分)并入第一机械工业部咸阳机器制造学校 1969年第一机械工业部咸阳机器制造学校更名咸阳机器制造学校 1970年咸阳机器制造学校改建为咸阳机床厂 1970年陕西省机械研究院并入咸阳机床厂 1973年咸阳机床厂改建为咸阳机器制造学校 1979年陕西机械工业职工大学创建 1992年咸阳机器制造学校并入(合署)陕西机械职工大学 1999年陕西机械工业职工大学、咸阳机器制造学校合并升格为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陕纺职院部分 1952年西北工业技术学校(纺织科)改建为西北纺织工业学校 1953年兰州工业学校(纺织科)并入西北纺织工业学校 1958西北纺织工业学校更名为陕西省咸阳纺织工业学校 1958年陕西纺织技工学校创建 1982年陕西省纺织工业公司职工大学创建 1987年陕西纺织技工学校并入(合署)咸阳纺织工业学校 1988年咸阳纺织工业学校、陕西纺织技工学校并入(合署)陕西省纺织职工大学 2002年陕西纺织技工学校更名陕西省纺织高级技工学校 2002年陕西省纺织高级技工学校更名陕西纺织技术学院 2006年陕西省纺织工业公司职工大学、咸阳纺织工业学校、陕西纺织技术学院合并升格为陕西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 2010年陕西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并入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专业建设
该院开办50多个专业,专业设置涵盖装备制造、电子电气、工程材料、信息技术、财经商贸、公共事业、
物流管理、工民建筑、纺织染化、服装艺术等十大职业门类,形成了以工科为主,经、管、文、外、艺类专业协调发展的格局。建成教育部精品专业1个,教育部高职高专教改试点专业2个,教育部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工程“两年制”教改试点专业2个,省级教改试点专业3个,省级重点专业7个。拥有国家级精品课程1门,省级精品课程11门,省级优秀教材6本,省级教学成果奖7项。学院为陕西省高职高专院校“完全学分制”改革唯一试点单位、“自主设置专业试点院校”。 专业设置:
机械工程系 主干专业:
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国家精品专业,理工类)
机电设备维修与管理专业(理工类)
精密机械技术专业(理工类) 材料工程系 主干专业:
材料成型与控制技术专业(国家示范性重点建设专业,理工类)
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省级优秀教改专业,理工类) 焊接技术及自动化专业(理工类) 检测技术及应用专业(理工类) 粉末冶金技术专业(理工类) 数控工程系 主干专业:
数控技术专业(省级重点建设专业,理工类)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理工类)
数控设备应用与维护专业(理工类) 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专业(理工类) 电气工程系 主干专业:
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国家示范性重点建设专业,理工类)
供用电技术专业(理工类)
应用电子技术专业(理工类)
通信技术专业(理工类) 生产过程自动化技术专业(理工类)
信息工程系 主干专业:
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国家示范性重点建设专业,理工类)
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理工类)
软件技术专业(理工类)
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文理兼收) 人文科学系 主干专业:
商务英语专业(文理兼收)
文秘专业(文史类) 物流管理系 主干专业:物流管理专业(国家示范性重点建设专业,陕西省重点建设专业,文理兼收)
电子商务专业(文理兼收) 营销与策划专业(文理兼收)
连锁经营管理专业(文史类)
国际贸易实务专业(文理兼收)
工商管理系 (西校区) 主干专业:
投资与理财(文史类)
会计电算化专业(文理兼收)
工商企业管理专业(文理兼收)
酒店管理专业(文史类)
旅游管理专业(文史类)
土木工程系 (西校区) 主干专业: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理工类)
工程造价专业(文理兼收) 建筑
工程管理专业(文史类) 纺织染化系 (原纺院) 主干专业:
现代纺织技术专业(理工类)
染整技术专业(理工类) 新型
纺织机电技术专业(理工类)
应用化工技术专业(理工类) 服装艺术系 (原纺院) 主干专业:服装设计专业(文理兼收) 旅游工艺品设计与制作专业(文史) 装饰
艺术设计专业(艺术文)
雕塑艺术设计专业(艺术文) 基础部 负责全院的基础学科的教学工作 下设:数学教研室 力学教研室 外语教学由人文系负责 体育部 负责全院的体育活动的组织,以及体育教学工作 工业技术中心
艺术教育中心 继续教育中心
师资力量
截至2009年底,学院有教职工1200余名,其中教授33人、副高职称215人,220人曾赴美、德、日、澳等国家研修学习。拥有省级以上劳模、优秀教师45人,省级突出贡献专家2人,省级教学名师3人,省级教学团队4个,多人入围教育部和陕西省高职教育专家库。学院承担省级以上教科研项目90项,公开发表教研、科研论文1200篇,140篇获得省、部级优秀论文奖;担任主编或主审的教材260本,出版高职理论学术专著2部。
办学特色
学院以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己任,瞄准学生未来职业生涯的成才目标,强化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培养,凸显高职教育特质,积淀形成了“校厂一体、产教并举、工学结合”办学特色,构建了“实验室—校内实训基地—校办实习工厂”三级配套成龙并向校外实训基地、产业基地延伸的实践教学体系与“基础训练—仿真锻炼—实际操练”三层递进的学生能力培养机制。
]行业支持
按照“面向产业、服务区域、发挥优势、协调发展”的思路,深入推进以“工学六融合”为特征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建立校企联动的可持续发展机制。牵头组建陕西装备制造业职业教育集团,与陕西秦川机床工具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兵器工业第202研究所、陕西鼓风机(集团)有限公司等32家骨干企业及科研院所结成伙伴关系,形成了“优势互补、互惠互利、动态运行、有序发展”的合作模式,基本实现了产业与教育的异质融通,学校与企业的共赢发展。
素质培养
学院倾力“办有灵魂的教育,育有底气的人才,建有品味的学校”,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校容坚持人文素质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并重,积极实施“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大力繁荣校园文化,倡导高雅艺术进校园,持续推进各项竞赛活动,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和全面成长。学生在各级各类比赛中获8个国家级奖项、122个省级奖项。2007年被授予“全国红旗团委”称号,连续多年被评为“全省大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先进单位”。
]社会服务
办学功能扩展为以学历教育为主,技能培训鉴定、中职师资培训、成人继续教育、社区服务等协调发展的多样化格局。学院是陕西省“中等职业学校师资队伍建设项目管理办公室”附设单位,陕西省“人人技能工程”实施单位,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机械工业教育发展中心咸阳培训中心”、“中央
财政支持奖励的职业教育区域综合性数控基地”牵头单位。学院有“国家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等国家级培训基地4个,“省模具人才教育培训中心”等5个省级培训基地”。对口支援
河北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甘肃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等14个兄弟院校。设有陕西省机械工业专业工种职业技能鉴定站、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技能鉴定站和全国大学
英语、计算机等级等职业资格培训与考试认证机构。
就业状况
学院依凭厚实的行业基础,已与440多家大中型企事业单位建立了稳固的用人合作关系,就业面向覆盖机械制造、航天航空、石油化工、轻工纺织等多个行业和领域,就业地域扩展到全国29个省市。毕业生以其优良的素质、扎实的专业技术基础和娴熟的职业岗位技能赢得了用人单位的欢迎和好评,毕业生就业率始终保持在95 %以上,位居全省同类院校前列,多次被被省教育厅授予“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称号。[1]

一、西安工业大学当然不是西北工业大学
二、两所高校的由来和目前所在的层次以及社会认可度都是完全不同的。
1、西安工业大学,陕西省省属院校,前身为西安第二工业学校,具有鲜明的军工特色。曾隶属于兵器工业部、国家机械工业委员会、机械电子工业部、中国兵器工业总公司。
有省级重点学科:光学工程、材料加工工程、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
有国家级特色专业:
测控技术与仪器、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金属材料工程 、自动化、
软件工程、
人力资源管理。
2、西北工业大学,同样坐落在西安,是985、211工程高校,隶属于工业和信息化部(前身是国防科工委),工信部直属七院校,也就是国防七子之一,在国内军工领域是仅次于
哈尔滨工业大学的存在,在整个西北地区综合实力是仅次于
西安交通大学的存在。素来以三航著称,所谓三航是航空航海航天,这三个学院,也是学校的支柱。
有国家一级重点学科:
材料科学与工程、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
有国家二级重点学科:
材料物理与
化学、材料学、材料加工工程、飞行器设计、航空宇航推进理论与工程、航空宇航器制造工程、人机与
环境工程、航空发动机学、
机械电子工程、固体力学、电路与系统、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计算机应用技术、武器系统与运用工程、
水声工程
3、谈一谈本科招生。
西安工业大学在绝大多数省份是二本招生,仅在部分省份如陕西省在一本招生。而西北工业大学,无论在哪个省份全部都是一本招生。自然招收的分数也比前者高出很多。
高三网
中国西安是哪个省的
高三网(https://www.htgsw.com)小编还为大家带来中国西安是哪个省的的相关内容。
西安是陕西省省会,世界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是我国中西部地区重要的科研、高等教育、国防科技工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基地。1992年7月国务院批准为内陆开放城市,是新亚欧大陆桥中国段陇海兰新线上最大的中心城市。现辖9区4县,总面积9983平方公里,人口741.7万人。2005年,西安市加快推进国际化、市场化、人文化、生态化进程,全市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实现生产总值1270.14亿元;财政总收入202.49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83.97亿元 。
在全国区域经济布局上,西安具有承东启西、东联西进的区位优势,在西部大开发战略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西安的比较优势突出地表现在三个层次上:世界级的旅游观光资源优势;国家级的科研教育和高新技术产业基地优势;区域级的金融、商贸中心和交通、信息枢纽优势。通过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西安正在成为我国重要的内陆开放城市。
旅游资源得天独厚,是海内外著名的世界历史文化名城之一。西安,是人类文明和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发祥地之一,有着3100多年的建城史,先后有周、秦、汉、唐等13个王朝在这里建都,曾经是中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和最早对外开放的城市,闻名遐尔的“丝绸之路”就是以西安为起点的,是与雅典、罗马、开罗齐名的世界著名历史古都。
西安
文化遗产极为丰富。境内有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82处,其中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4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72处,馆库藏文物12万余件。被誉为“世界第八奇迹”的秦始皇兵马俑坑,目前世界上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大的古城墙--西安明城墙及周沣镐、秦阿房宫、汉长安城、唐大明宫四大遗址等,皆为人类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和独特的自然风貌使西安成为海内外游客首选的旅游目的地之一。改革开放以来,西安旅游基础设施和产业体系颇具规模。全市拥有年接待游客10万人以上的景区20个,国家4A级景区9个。首批获得了“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称号,旅游业成为西安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和非外贸创汇的主要来源。2005年,全市共接待国内游客2346万人次,海外游客77.6万人次,分别比上年增长12.8%、19.3%。旅游总收入178.5亿元,增长15.9%。
科技实力强,高等教育发达,是我国科研教育和高新技术产业的重要基地。西安的综合科技实力位居全国大城市前列,尤其是在航天航空、输变电设备、仪器仪表、电子通讯、缝纫机、大型风机、重型汽车、纺织、钟表等领域具有较强的科研、生产能力。西安现有国家级科研基地9个。西安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众多,拥有一批达到国际水平的开放型实验室和国内一流的试验和检测设备,一些尖端技术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西安现有普通高等院校37所,民办及其他高等教育机构36所,博士点334个,硕士点826个,国家级重点学科60个,省部级重点学科385个。2005年,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157家,年末全市在册高新技术企业1164家,高新技术产业实现产值470亿元。
区位优势明显,是西部地区重要的金融、商贸中心和交通、信息枢纽。西安地处我国中西部两大经济区域的结合部,是西北通往西南、中原、华东和华北各地市的门户和交通枢纽。历代以来,西安的金融、商贸业在区域经济中都具有重要地位。西安已形成以国有商业银行为主体,多种金融机构并存和共同发展的多层次、多元化、多功能的金融机构体系,建立起了由资本市场、货币市场、外汇市场等构成的金融市场体系和由银行监管、证券监管、
保险监管构成的金融监管体系。西安市商品流通市场体系健全,功能完善、布局合理。全市有各类批发零售贸易及餐饮业网点12万个,各类贸易市场543个,亿元以上商品交易市场达到19个。2005年,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66.48亿元,比上年增长15.2%;其中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589.16亿元,增长15.9%。西安交通便利,通讯发达,城市服务功能齐全。2005年,开通了西安至伦敦、巴黎、纽约、法兰克福、洛杉矶、旧金山、温哥华的国际航线,国际航线达到了29条,成为全国第四大国际航空枢纽城市。公路建设形成了以西安市为中心的“米”字型辐射状干线公路系统。绕城高速、机场新线建成,二环路全面贯通,三环路开工建设,建成一批人行天桥和地下通道。市区与所辖区县全部开通高速公路。2005年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42%,城市空气质量二级以上天数达到290天。西安信息化建设发展迅速,形成了拥有光纤、数字微波、卫星、程控交换、数据与多媒体等多种通信手段,覆盖全市城乡,连接全国和世界各地的现代化电信通信网络。“数字西安”正在建设之中。西安电信宽带多媒体城域网已经覆盖西安城区90%以上的区域和郊县40%以上的区域。西安邮政是全国六大通信中心和11个一类邮件转口局之一。
工农业协调发展,各项事业全面进步。西安市工业生产保持快速增长态势。2005年,全市实现工业总产值1306.04亿元,实现工业增加值419.99亿元,较上年增长12.1%。重点培育扶持西飞、西电、陕重汽、陕鼓、陕齿、西安石化、比亚迪、东盛、金花、海星等10户在“十一五”期间产值超过百亿元的大企业大集团。市属技术改造投资完成58.35亿元,增长32.92%。共有9个产品获得“中国名牌”称号。加快农业建设,形成了优质粮食、畜牧、蔬菜、果品四大主导产业,共建成67个千亩设施农业示范基地、29个万亩种植业基地和40个畜牧标准化养殖小区,优势农产品聚集度进一步增强。全市实现农业增加值68亿元,较上年增长10.1%。全市社会保障体系日趋完善,养老、失业、医疗、工伤和生育等保险制度基本建立,社会保障水平进一步提高。
西安市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体构想上大体分三步推进:第一步,2006年底以前,在全面完成“十五”计划的前提下,加快发展,壮大实力,确保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速13%以上,力争达到14%。第二步,从2007年到2015年,要整体推进,重点突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主要指标达标或超标,提前5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翻两番”。第三步,从2016年到2020年,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各项指标,成为经济繁荣昌盛、科技教育发达、城乡协调发展、城市基础设施完备、生态环境优美、社会文明和谐、生活富足殷实、人民安居乐业的西部经济强市。
西安不只是古老的,更是现代的;不只是一座拥有丰富历史文化积淀的古老城市,也是一座蓬勃发展、充满活力与希望的现代化城市。
以上,就是高三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的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怎么样全部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更多相关文章关注高三网:
www.htgsw.com免责声明: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