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8-28 08:04:47 | 高三网
高考结束了吗?是否提交了考卷就等于完成了高考?当然不是!只有直到填好那份反复改过N多次、让N多过来人参谋过的“高考志愿填报表”,高考才算结束。我相信你们早就已经被那些考前动员大会和各种志愿填报讲座给逼疯了,大量的信息和理论充斥着我们的耳朵,到底要如何才能填出一份完美的志愿呢?我帮你们简单总结一下这些动员大会、填报讲座的核心内容:
今天我没打算以过来人的经验教你们怎么填报志愿,因为我在高考结束之前只知道怎么考试,从来没有了解、考虑过大学和专业的事情,所以,我的志愿填报也经历过一些挫折,也是经过复读才考入自己满意的大学。在两次高考的过程中,我总结了一些小经验,希望这经验能帮助大家提高自己的录取概率,不白费了这么多年的努力。
选择学校
我跳过了“估分”和“认识自己”,是因为“估分”在我看来无疑是给自己多一份压力,成绩过不了多久就会公布,考得好与坏在停笔的那一刻就已明了,何必再让自己寝食难安的。而且,预估分数往往与实际分数都有差别,特别是文科生,所以,估分实际意义不大。
至于通过“认识自己”来找到合适的学校和专业,我想这在高考前应该就有了方向,没有方向的简单概括一下
根据分数筛选出所有可能上的最好的学校
高考前后学校一般会发一本死厚死厚的《高考志愿填报指南》,当时我们一家人拿着笔整天地在书上圈圈画画,我还按照自己的喜好把可能的学校一一列出来。我建议大家在前期也要做这样的工作。你们在圈圈画画的时候,分三步:
STEP1.把自己分数有可能上线的学校范围划出来。
STEP2.按照我们之前在“认识自己”这一步完成的工作来淘汰不符合你预期的学校,但切记不要好高骛远。
STEP3.把剩下的学校罗列出来,按照地域和其他你们认为重要的因素再筛选一次。
我在下一步会把进一步筛选的经验写出来。如果你有购买一些付费的高考志愿填报系统的话,这方面的工作他们已经帮你完成了。
进一步精准地筛选学校
我第二年选学校的时候,总结了第一年的经验教训,除了那些道听途说的学校声誉以外,我还会了解下学校的各个方面。分几个点,如下:
POINT1.学校所在城市的发展、环境、气候;
POINT2.学校的综合实力、专业设置等方面;
POINT3.然后确定好几个心仪的学校,开始用一些数据更精确地估计哪些是我能上的学校。
那么问题来了,用什么数据?
A、参考该校往年的录取线和一本线(二三四专以此类推)的分数差和录取位次排名,对比你现在的分数和今年一本线的分差,大致确定能不能上。
但是,不少考生和家长只参照往年录取分数线,高校的最低录取分数线是自然形成的,录取结束前无法准确知道,不少人却误把它当成衡量的“尺子”,拿分数“对号进座”,这是极其严重的误区,对于连续多年实行平行志愿的省,我们应该去参考院校的两线差和录取位次排名。
当然,线差和录取位次也无法帮我们精准地进行判断,我个人认为对于一般的考生来说,这两点是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的。如果是那些分数比较尴尬,或者成绩平时很好,而没有发挥好的考生,建议 可以了解一下付费的志愿填报系统,一些优秀的系统在把分数线标准化(即通过统计学和数学算法,让历年各个高校、各个专业的分数线都具备参考性;换个说法,就是你就可以知道你的成绩放在2015年相当于多少分,在2014年又相当于多少分),这样一来,对这部分考生来说,可以提供更有效的判断依据。
B、高考成绩出来后,教育局一般都会发布本省的一分一段线,通过观察以往录取分数线在全省的大致排名,弄一个最大值,最小值和平均值出来,然后对比一下我现在的分数在一分一段中的排名,大致确定你能不能上。当然,这里说的是针对报考本省学校的同学。
C、关注下新闻报道,一般来说高考结束后新闻都会报道一些预估分数线,这个也是有一定的参考性的,但是不要盲目相信,毕竟是预估的。这些预估有些来自于经验丰富的高考志愿咨询师,有些则是校方自己“泄密”,还有一些是机构给出来的。在这一步,你理想的学校很有可能并没有公布这样的预估分数线,这时候你只能凭借前两步所说的方法来大致判断了。当然,有一些系统会通过大数据结合各种我不懂的算法来精准预估,根据我了解到的情况,第三代的填报系统在预估准确度上,已经到了只有0~5分的误差的水平了。
D、密切关注心仪学校的招生政策,比如这个学校今年省内和在省外招生多少,在你所在省的招生比例,然后再根据一些数据,比如上面提到的分差,一分一段等大致估计下自己的位置。
我想,学了三年的高中数学,做这么点简单的统计还是可以的吧。虽然不如付费系统有用,但绝对可以帮你建立清晰的报考思路,也可以提高你的录取概率。
筛选出了几个学校,但是互相有纠结,怎么办?
通过身边朋友或者去贴吧什么的认识一下这几个学校的学长学姐们,听听他们的建议,个人觉得比网上的文章更有参考价值,因为他们了解实际情况。记得要多问几个哦,因为每个人看到的都是不一样的世界。同时,你也可以给你特别感兴趣的学校的招生办打电话咨询。不过就我的经验来看,只要你考得不是太离谱,他们都会鼓励你填报来试试…
最后提醒一句:学校不是关键,学习才是,你最终被身边朋友、用人单位认同的,只有你的人品和能力
选择专业
选专业也很重要,但也不要看的那么重要,专业无冷热,只有爱不爱。现在的热门在等你毕业之后可能就是冷门,相反冷门也会变热门,只要自己喜欢就是一个好专业。
1、兴趣第一,没必要去抢什么热门专业
要知道,选择专业最关键的因素是你自身的兴趣,其他只能参考,不然你可能会后悔一生。相信我,一生为自己感兴趣的事情奋斗才可能快乐。还有就是长辈们可能会建议你选择时下比较热门而你并不喜欢的专业,他们多数是比较单一的考虑问题,一是专业说出去好听,二是觉得好就业,待遇好。
第一个是虚荣心,人人都有,你不必在意。第二是,直奔热门专业,而忽略个人特性,纵然进入热门专业,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也会厌学。而且热门专业也不一定好找工作,人才过剩嘛。所以,选择专业一定要自己热爱的,当然像我这种因为一部电视剧,选择了学医这条不归路的,一定是极少数。
2、不要通过名称选专业
我在选择专业的时候,会了解下该专业的主干课程是什么,是否属于特色专业,专业的实力如何,有无硕士、博士点,是否是国家重点学科,在国内同类专业当中居于什么位置,专业发展前景和学生就业去向如何,专业对学生的相关科目成绩和身体状况有无特殊要求等等。不要被某些专业的名字所吸引,还有些专业听起来简单,实则深奥。
另外一点,你可以通过专业的核心课程来了解这门专业是否适合你。毕竟要是你地理不好,你却要去学地质,那肯定就属于个人能力无法跟上的专业。
3、如果想去的专业分数线不够怎么办?
首先,必须要科普一下的就是,学校的录取线和各个专业的录取线是不一样的,录取线是这个学校的所有专业最低的录取线。如果你要选自己最感兴趣的专业,同时还要看看专业录取线。所以,如果你分数不是很高,但是又很想上这个学校,最好服从专业调剂。保守地说,即使上不了那个专业,至少还可以上那个学校,进去之后再通过自己的努力转专业也是可以的,说不定你还会喜欢上被调剂的专业。就像我,一门心思想学临床,结果被调剂到了药学,后来发现药学专业也蛮好的。如果不服从专业调剂,即使你够了院校提档线,但不够所报专业的专业录取线时,学校将会作退档处理。
填报志愿前的几点建议
1、如果高考成绩不理想,是不是要再花一年时间复读?
这是一个有关权衡的问题,只能你自己来回答,花一年的时间,你是否真能考到你想去的学校?说说我的想法和亲身经历让各位参考下。我第一年就是非要去那几所学校,并且我以为我没问题,结果就出了问题,只好复读。这是因为我自己志愿填报的时候太固执,而且对自己的目标学校的录取情况也不够了解。
第二年我就换了个想法了,即使分数刚刚踩重本线,我哪怕上不了重本,我也会走。当然,如果通过上述准备,我能够尽可能实现自己的重本目标,就更好了。结果还是比较理想,我最后还是上了重本大学,虽然学校不算知名,但毕竟是自己努力的结果,而且没浪费一分。不过,当时我除了上述工作外,最后还是买了高考志愿填报系统的,毕竟已经复读过一年,不想为了省点钱又落榜。
但是!我也不反对复读,毕竟每个人都应该给自己多几次机会去实现梦想,如果你的梦想确实是值得你再去花一年,甚至两三年时间复读的话,那就去啊!五月天的歌怎么唱的?“逆风的方向,更适合飞翔!”
2、志愿之间要有梯度
几个学校间应有分数差,最好在10分至20分,如果分数差只有5分至10分,则两校录取分数线过于接近,最后可能两边都没被录上。因为这样的失误而导致复读,是非常不划算的!每年都有一些学生填报的N个平行志愿全部落空,俗称滑档。比如我第一年就是填报院校差距太小,最后就滑呀滑……切记,平行志愿的最后一两个志愿要相当的保险才行。
但是这里面也有个问题,如何判断你所填报的高校的当年的录取分数,特别是还要考虑专业的情况下。
这方面的话,只能自己预估。根据我们上面提到的那些方法。我当年也是因为这个问题,分析了很久都觉得还是不够稳妥,所以才掏了腰包,买了高考志愿填报系统。
3、如果成绩好,请你务必去大城市看一看。
北上广的分数不低,特别是帝都,但是了解一圈就会发现,在那里的机遇和见识到的东西是其他地方都不能比的,尤其是在你需要开拓眼界的大学阶段。
4、这是关于读大学后的事情了——不要相信过来人说的“不挂科就枉读了大学”,但是跷课是要的!
在高中,考试不及格没多大后果,顶多被老师谈话,让父母发落……但是在大学,挂科了,很多机会就没有了。首先奖学金一定没有,然后保研资格也没有了(如果你想读研究生的话),做交换生的资格也几乎没有了……大学考试,本来不难,最好不要挂科,我就是在大学最后一次考试挂了科的人,深受其害啊!那么为什么要逃课呢?大学也有老师讲的课并不好,或者你一点都不感兴趣的,在综合考虑的情况下,你可以跷课。跷课不是让你回去睡觉追剧打boss的,要么去听其他老师的课,要么去图书馆自学,你甚至可以去当地最好的学校上课。如果深知自己没有这种自觉性,那还是别翘课了……
另一方面,你们知道大学挂科有多惨吗?你高中不及格,能怎样?毕业还是能毕的吧?大学真的是,一门特别难的课程,你要是挂了,你整整四年都会在这恶梦中挣扎!你不考过,就没法毕业啊!至于作弊这种事情,省省心吧,大学并没有你们想的那么水。一个考场3个监考是常态,多的时候,我遇到过6个的!更别说有的大学还装摄像头监考!
志愿填报实操阶段
说到这里,突然要感慨了,我第一次填报志愿的时候,只能捧着那本报考指南一页一页翻阅,看着里面统计的各大高校的专业和往年分数线,结合自己的意愿把那些合适的学校圈下来,再把那一页折叠起来,于是那本书变得越来越厚……我当时不知道有那么多高考志愿填报系统啊!
第二年我就学聪明了!哈哈哈~花点钱,真的比复读一年好太多了。
我先说说如何选择这些系统。
这类系统根据我当时的了解,大概可以分三类:
第一种,信息展示功能为主
这类系统基本上就是把填报指南录到系统里,然后你可以更快地检索。
听起来很鸡肋,实际上还是可以节省很多时间的。特别是当你脑壳一团乱麻的时候,要花两三天时间你才能把填报指南翻完,但是在系统上,你可以非常便捷地分类查看你想要就读的学校。
这类系统的价格往往也不贵,100~500块的都有,比较有名的是新浪教育的高考志愿通,一搜就能搜到的。
第二种,具有一定的预测功能
这类系统可以根据以往的一些公开数据,结合你当年的高考成绩预估出对应高校你当年被录取的可能性。基本上就分四种可能性:一定能被录取、比较可能被录取、有风险、风险很大。 高三网
这类系统主要是帮你简化了最后填报时候的决策流程,当然,在信息展示方面的功能也是有的。
这一种的价格比较水,300~3000的都有,还是推荐一款我当年研究过的,第一高考网的前程规划系统。
第三种,精准预测并提供定制化建议功能
最近大数据比较火,我当年倒是没有什么大数据的志愿填报产品,毕竟2000多所高校,500多个专业,34个省,数据太多,太难收集了。但是今年我帮我妹妹了解高考志愿填报规则的时候(毕竟最近两年变化还比较大),发现已经出现了一款结合大数据和统计学的高考志愿填报系统,名字是叫志遵保高考志愿填报系统。只是目前它还只独家拥有四川省的大数据。
我了解了一下,基本上就是通过一些公开的和非公开的数据来提高数据库信息量,毕竟信息越多就精确度越高。然后利用一些我也不懂的统计学理论和国外的技术,进行计算。最后可以预估出在四川省招生的高校的各专业的分数线,精确度据说是90%~99%,而且他们自己是承诺不准三倍赔付的。价格比较高,毕竟技术领先,还可以无效退款,价格分两档,2000左右一档,10000左右一档,大家可以自行了解。
最后,祝大家都能考上自己满意的大学!记住:命运是自己掌握的,尽自己最大的努力,认真对待高考,也务必认真对待高考志愿填报。
高考志愿填报视频(会前播放)百度网盘资源免费下载
链接:
提取码:xikv高考志愿填报视频(会前播放)|109-高考志愿填报百问百答-大未来-许建华-近年就业率低的专业.mp4|108-高考志愿填报百问百答-大未来-许建华-是否适合学“热门”管理专业.mp4|107-高考志愿填报百问百答-大未来-许建华-新专业如何填报.mp4|106-高考志愿填报百问百答-大未来-许建华-填报新专业需要注意什么.mp4|105-高考志愿填报百问百答-大未来-许建华-新专业好不好.mp4|104-高考志愿填报百问百答-大未来-许建华-如何分析热门专业的就业前景.mp4|103-高考志愿填报百问百答-大未来-许建华-填报“热门专业”你准备好了吗?.mp4|102-高考志原填报百问百答-大未来-许建华-“热门专业”该不该报.mp4|101-高考志原填报百问百答-大未来-许建华-“热门”法律专业毕业生有多少失业或转行.mp4|100-高考志愿填报百问百答-大未来-许建华-避免大学名称的陷阱.mp4|099-高考志愿填报百问百答-大未来-许建华-公安院校面试不合格的几种情况.mp4|098-高考志愿填报百问百答-大未来-许建华-什么是单科成绩不合格被退档.mp4|097-高考志原填报百问百答-大未来-许建华-传统顺序志愿.mp4|096-高考志原填报百问百答-大未来-许建华-按专业大类招生.mp4
高三网(https://www.htgsw.com)小编还为大家带来高考志愿什么前景最好的相关内容。
以上就是高考志愿新浪 求大神发个关于高考志愿填报演示的视频来。。。。不要链接。。。。只要文件或网盘。全部内容,更多相关信息,敬请关注高三网。更多相关文章关注高三网:www.htgsw.com如果说考大学是长征,那么高考志愿填报就是万里长征中的最后一步,稍有不慎,也会导致最后没有进入理想中的大学。
那么应该如何填报高考志愿呢?下边我主要从以下三个问题来说明:
一. 我到底应该报考什么样的专业?
在面对高三毕业生的咨询时候,经常会遇到这样的问题。
1.我整个高中时代都是在学习,也没什么兴趣爱好,现在面临着选择专业了,家里给我完全的自由,我应该报考什么专业啊?
2.我希望学习哲学,中文,历史等类型的专业,但是我爸妈和亲戚都想让我学医,学习土木工程,学计算机,我对这些完全不感兴趣,该怎么办?
3.你觉得哪一个专业最有发展前途,你给我推荐几个吧,我这个人就一点不挑,以后能挣钱就行。
相信很多要填报志愿的高考生,都有这样相同的疑问?
答1 那么到底该怎么找到自己想要上的专业呢?如何发现自己真正感兴趣的学科?
如果根据兴趣来选专业,我建议可以做一个专业兴趣测评,可以作为参考。在各大门户网站,都有这样的专业测评栏目,贴几个图可以参考一下。如果涉及到身份证号的,为了保护个人信息,千万不要输入。
另外,测评后需要注册的,只需要填写必填项就可以,千万不要泄露身份证号信息。
还有一个是新浪网和百度教育的,大家都可以找类似的看看。2016高考_2016高考政策 新浪高考
【高考专业测评】高考志愿填报专业选择指南
这些门户网站都可以进行专业测评,来给自己一些参考。
另外必须强调一点,任何的工具都只是工具,可以借鉴,不可全信。
在知道自己的测评结果后,一定不能马上按照这几个填报,要多查查,多问问,细思量,然后再做决定。
举个例子说,当你测评后说你适合管理专业,然后给你列举了工商管理,企业管理,国际贸易管理这些等等。一定要好好在网上查查这些专业在大学到底是学什么的,就业前途如何,真正就业后又是从事什么行业的?譬如企业管理,如果自己的分数不高,能报的学校一般,而且家里也没有雄厚的资金和企业让你以后磨炼,那么我想还是不要报考这样的专业比较好。学了屠龙术,世上又无龙,岂不是荒唐?
所以选专业一定要找到自己兴趣点所在的时候,多查,多看,多与人商量。
如果和家长所满意的专业冲突怎么办?
在选专业时,普遍有个现象就是家长一般求稳定,希望子女进入自己所了解的行业,毕业后能找个稳定的工作,然后留在身边安安稳稳的过小生活。而报考的高考生们则像刚刚长满羽毛的雄鹰,只想展翅飞翔,一切艰难险阻都不放在眼里。于是就会造成家长和考生在选专业时候的冲突,那么该怎么办呢?
我的建议是,虚怀若谷,择善而从。
首先是,家长毕竟比我们在这个世界上多了二三十年的经验,他们在职场上也打拼了多年,那么他们的建议一定有中肯的地方。千万不要一味地叛逆,要跟家长好好沟通一下,他们为什么要让你选这样的专业?选这样的专业有什么样的优势与劣势?对于自己选的专业,他们是怎么看的?
拿一个很多人都不会想到要报的水利专业举例子。
我在本科就是学习的水利专业,这个专业在大多数人的眼里都属于艰苦行业,甚至我们自己开玩笑也说我们以后就是要去深山里拦河筑坝隐居山林的,而其他专业的都会觉得我们的玩笑就是真的。
所以很多人对于选择水利这个专业都感觉不可思议,amazing。
然而,在和那些自主填报这个专业的同学交流后,却觉得理解多了(注意,是自主填报,不幸被调剂的除外。)
这些同学们,大多数家里都是在水利行业的,其中不乏工程局领导,设计院子女,水利局河务局的子弟,对于他们来说,毕了业找工作根本就不是难事,而且还是工资很高的铁饭碗。那么如果自己没有特别强烈的闯荡社会的心,毕业后就图个安安稳稳,这样的安排何乐而不为呢?
千万不要瞧不起那些毕了业靠父母找工作的人,要知道一切能利用的资源都是你本身能力的一部分,如果有资源而不用,希望靠自己的本事闯荡一番天地,那别人只会笑你傻,而即使做出了成绩,谁又相信是你自己做出来的呢?你看思聪是富二代,社会上的美女与资本哪个敢看不起他?
所以,父母推荐的专业,一定要仔细参考,他们往往是深谙一个行业,才会推荐自己子女上这样的专业,而且你要知道上了大学后,很多专业对自己来说都是差不多的。
当然,如果这个专业实在不喜欢,你要和父母家人认真的协商,自己找充足的理由说服他们,填志愿是大事,不要意气用事。
答3 什么专业好就业,能挣钱?
按照现在社会的倾向,有三种专业最能挣钱,第一是互联网,第二是金融,第三是互联网加金融。
但是,大学可不止是互联网和金融这些专业。我们可以参考一下最新的专业预计起薪排行榜(来源于网络,仅供参考)
再看看就业率排行
在选专业的时候,这些可以作为参考,但是社会在发展,一切都是在变的,所以还是要慎重。
二 .我的分数可以报考什么样的大学?
目前大部分省份都是知分报志愿,而且这个政策也实行了好几年,所以基本上学校的分数线变动较往年来说不会太大,我们很大程度上可以根据自己的分数在和往年的分数对比下选择合适的学校。
这里还是推荐几个帮助你选择学校的网站和工具。
1. 利用网站的知分报志愿系统。
我们拿新浪教育举例子看,当然在新浪高考和百度高考也能找到,其他网站没有用过,就不说了。
下边是网站: 高考报志愿数据指南新浪高考
报考技巧_腾讯高考频道 腾讯高考
【高考频道】高考分数查询 百度高考
(1)在新浪的这个网页高考志愿线差填报中有高考院校库,分差报志愿,知分选大学几个栏目,我们都可以免费使用,作为报考的参考。
(2)我们来利用知分选大学看一下,小明是北京考生,考了600分,理科
(3)然后进行查询
刚刚看到新浪竟然开始进行更专业的服务,但是要收钱了,大家还是多甄选几个,选择其他的也可以,譬如百度和腾讯还是有免费的。(此处写出来完全是为了考生,没有任何广告的意思)
网上的这些只要善于利用,都能给自己有不小的帮助。
2一定要利用好手中的神书
就是学校让买的那本《高考报考指南》 一般都是省教育厅印发的,比较权威,这里你可以把查找到学校再进行对比,斟酌。
3 上贴吧,找学长学姐,还有那永远占线的招生办
大学里永远活跃着乐于帮助新生的学长学姐,而且每到填报志愿的时候,各高校的贴吧通常还会有专门的志愿咨询帖,这些都是不可或缺的优秀资源,可以充分利用,还有就是那些高校的招生办,如果你能打通电话的话,还是有参考价值的。
三.报考时应该优先考虑专业还是优先考虑大学
这个不想说的太多,就简单说一点,报考时,如果你的分数足够高,能上一些在国内都排得上号的985,那么以专业为先,在专业不错的时候,尽量选择大学所在地比较发达点的城市。如果,分数一般,也只能报考一般的大学,那就以学校为先,要知道一个好的学校,一个所处区域较为发达点的学校,将直接影响你未来几年的价值观与世界观还有将来可能在哪个城市就业。
最后,希望所有的考生都能被够被理想的大学理想的专业所录取。
填报志愿对选科的要求 填报志愿对选科的要求有高考科目和要求、特长和兴趣、未来职业发展、学科组合和联考要求、学科搭配和综合素质、选科的难易程度。 1、高考科目和要求:了解所报考的大学以及所报考专业的高考科目要求。不同大学和专业可能对高考科目有不同的要求,有些专业可能对某些科目有硬性要求,有些专业可能对科目没有硬性限制。 2、特长和兴趣:考虑你的特长和兴趣,选择与之相关的学科。如果对
高考填报志愿在哪个网站 高考填报志愿的网站如下: 1、本省考试院官网,每个省都有自己的教育考试院网站,但可能叫法不同,比如北京,就叫北京教育考试院,内蒙古叫内蒙古招生考试信息网,这类网站都是各地考试院自属的官万平台,承载看高考报名,高考查分、志愿填报,求取查询等重要功能。 2、各大学官网。报考的目标院校官网或目标专业学院院网。在这些网站可以了解到学校开设专业介绍,招生章程,往年录
高考报志愿怎么报步骤视频 你好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 由于招生学校在客观上存在差异,根据国家教育部的有关文件精神,实行分批录取的方法,分为提前录取、第一批录取、第二批录取、艺术类高职、专科录取。 (1)提前录取的院校,指军事院校、公安部所属院校和少量国家教育部特批的院校、艺术院校及招收艺术专业的院校、体育院校及招收体育专业的院校。 (2)第一批录取的院校,指全国的重点本科院校、进入“211”
高考报志愿流程有哪些步骤? 填报高考志愿流程如下: 1、考生在网上填报志愿的时候,一般都会要求在省招办指定的网址上进行,考生可以登录指定的网页。很多同学都会问指定的网址在哪里?其实,指定的网址一般都会印制在准考证上面,或是可以给省招办打电话咨询网址。 2、考生在根据指定页面进入志愿填报页面后,就可以输入用户名和密码了。用户名就是考生准考证上的14位报名号,第一次登录的密码一般都会
2023高考填报志愿规则 2023年高考志愿填报规则在录取志愿批次、志愿填报模式、选考科目要求、专业服从调剂等方面发生了变化。具体情况如下: 1、录取批次设置: 录取批次设置方面的变化,将公费师范生和免费医学定向生放在了本科提前批B段,实行平行志愿。小语种、海洋运输等专业放在了本科批,实行平行志愿。 2、志愿填报模式: 高考志愿填报模式有两种变化。第一,平行志愿批次的志
志愿填报注意事项? 志愿填报注意事项如下: 一是提前了解政策规定、搜集信息。全面了解国家和我省招生政策规定及有关高校招生章程,了解自己所属类别的志愿设置、志愿填报时间、投档录取规则等情况。根据高考成绩、成绩排序位次和有关高校的情况,确定拟报考院校专业组或专业范围。 二是预填志愿样表。可从省教育考试院网站下载今年的志愿样表,进行预填和修改。正式上网填报志愿时再按照志愿样表内容进行录入,这
高考志愿填报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高考志愿填报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决定了你未来的大学生涯。在填报志愿时,你需要格外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了解专业:在填报志愿之前,要对自己感兴趣的专业进行充分了解。了解专业的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就业前景等,确保自己选择的专业符合自己的兴趣和职业规划。 2.查看学校信息:了解学校的综合实力、学科优势、就业情况等。可以参考学校的排名、师资力量、科研水平等指标,
高考填志愿可以填多少个学校 高考填志愿可以填多少个学校如下: 不同省市安排不同,不同批次可填志的愿院校也不同,这里以上海为例: 第一批本科:可填报A、B、C、D四个院校志愿。 第二批本科:可填报A、B、C、D、E、F六个院校志愿。 高职(专科)可填报A、B、C、D、E、F、G、H八个院校志愿。 第一批本科征集志愿可填报A、B、C三个院校志愿。 第二批本科征集志愿可
2023-06-06 14:27:45
2023-10-03 15:15:20
2023-09-30 22:01:02
2023-08-24 15:36:30
2024-12-23 05:56:33
2023-09-04 22:2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