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高考资讯 > 正文

2025年报考双非研究生有前途吗

2025-03-06 01:23:38 | 高三网

今天高三网小编整理了2025年报考双非研究生有前途吗相关信息,希望在这方面能够更好帮助到大家。

本文目录一览:

2025年报考双非研究生有前途吗

2024年(2025届)南软/智软夏令营游记

2024年(2025届)南软/智软夏令营游记分享

今年南软和南苏联合考核,智软参考同样适用。入营门槛有所降低,双非学生凭借论文、rk表现或金牌资格有机会被接纳,尤其是对金牌的要求大幅度放宽。然而,纯rk选手的门槛依然严格,初次通知时,非985纯rk的录取线高达985%3。夏令营时间冲突导致部分申请者未能参与,复活赛主要针对985学生。

导师推荐制度似乎失效,有推荐但未能入营的情况出现,双非学生凭借论文或牌子的成绩更容易入营。据估计,大约3000人报名,最终入营300人,实际面试人数约261人,可能包括南软200人和南苏60人。笔试环节增加了离散数学,但开卷,没有明显抄袭现象。笔试对非考研背景者稍有难度,但差距主要在机试和面试阶段。

机试改革,取消了复杂的seecoder,采用校内oj系统,题目更加偏向算法,对竞赛经验丰富的学生有利,但对新手可能挑战较大。面试部分,南大面试时间缩短,内容更随意,有的组简单,有的组面试压力大,但南软对面试结果相对宽松。

优营发放减少,去年发放率接近80%,今年合格名单发放更为谨慎,部分表现一般或机试表现不佳的学生可能无缘优营。尽管如此,南软仍发放了100多个优营名额。笔试原题回忆版已整理,可通过付费链接获取。

2025年报考双非研究生有前途吗

2025年报考双非研究生有前途吗

对于准备在2025年报考双非研究生的同学来说,选择合适的目标院校至关重要。双非院校,即非985、非211工程大学,以其相对较低的报考竞争和考试难度,成为了部分考生的首选。以下是一些关于双非院校适合报考的考量因素和推荐院校,以及报考时的建议,供考生参考。



首先,对于本科基础一般的考生,如专升本或二三本院校的同学,双非院校提供了去优质平台深造的机会。获取研究生学历不仅可以提升个人竞争力,还能在职场上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



对于二战考研的同学,双非院校的竞争压力通常小于双一流高校,考试难度也相对较低。在求稳的策略下,选择双非院校不失为一个合理的选择。尤其对于跨考的考生,双非院校的顶尖专业在社会上的认可度不错,是优先考虑的对象。 高三网



接下来,为考生推荐一些实力不俗的双非院校:





在选择双非院校时,考生应综合考虑自身情况,制定合适的报考策略。对于专业型专业,考生应侧重选择双非院校中拥有国家级重点实验室的专业,因为这些专业的地位相对较高。对于人文社科、能力型专业,考生应优先考虑城市因素,选择一二线城市的双非院校,以利于后期就业。最后,考生应根据自身因素,权衡投入与产出,合理选择报考院校。无论是基础较差、二战求稳的考生,还是复习时间短或在职考研的考生,双非院校都提供了多样化的选择和发展的机会。

A组推免人数下降!2025上海财经大学MPAcc及审计专硕推免名单公布~

上海财经大学会计学院公布了2025年夏令营选拔外校和本校外院推荐免试研究生候选名单以及获得候选人后备资格的学生名单。其中会计专硕A组(会计与公司财务、会计与智能化方向)获得候选人资格的考生共有31人,会计与公司财务方向共18人,会计与智能化方向共13人;获得候选人后备资格的考生共有30人,会计与公司财务方向共11人,会计与智能化方向共19人;会计专硕B组(会计与资本市场方向)获得候选人资格的考生共有4人,无获得候选人后备资格考生;审计专硕获得候选人资格的考生共有7人,获得候选人后备资格的考生仅1人。与2024年相比,会计专硕A组获得候选人资格的考生人数下降7人,2024年为38人;会计专硕B组获得候选人资格考生人数上涨3人,2024年仅有1人,涨幅为300%!

获得候选人资格以及候补人员主要来自985/211院校,占比达89.5%,其中仅有4人为双非院校。在42位获得候选人资格的考生中,本科院校为西南财经大学苏州大学的考生最多,均为4人。候选人资格名单如下:

候选人和候选人后备资格区别在于,候选人需获得本科所在学校正式推荐免试资格,方能成为上财正式的推荐硕士研究生。上财将在9月对推荐免试候选人前六个学期的学习成绩排名正式证明等材料进行审核,不符合相关规定者将取消候选人资格。获得候选人后备资格的学生只有在候选人主动放弃或未达到相关规定或推免录取名额未完成的情况下,方有机会按照复试成绩排序,根据候补学生的直接攻博意愿、专业志愿及调剂意向依次增补。

以上,就是高三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的2025年报考双非研究生有前途吗全部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更多相关文章关注高三网:www.htgsw.com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
与“2025年报考双非研究生有前途吗”相关推荐
2025年非全日制研究生有用吗
2025年非全日制研究生有用吗

非全日制硕士考试时间2025的几月 非全日制硕士考试时间2025的几月 时间节点 描述 注意事项 9月 报名开始 关注教育部门或相关招生单位的官方通知,准备相关报名材料,确保个人信息准确无误。 10月 报名截止 按时完成报名,避免错过报名时间。 11月中旬 确认考场 根据报名时选择的考点,确认考场地点,提前规划好考试当天的交通路线。 12月下

2024-11-24 20:31:44
2025年非全日制研究生如何报考
2025年非全日制研究生如何报考

2025年考研填报志愿流程 其实,考研填报志愿流程,就是考研报名步骤。因为考研报名只能填报,且生成一个考研报名院校专业的志愿。 需要注意的是,考研考生是可以在取消生成的考研填报志愿的情况下,再次报名填报、生成其他院校专业的志愿的,且进行缴费。 如果取消已经缴费的填报志愿,选择另一个院校专业的话,一般退费(取消缴费的考研志愿)将在12月底前完成退还。 考研填报志愿流程/考研报名流程

2025-01-28 16:22:54
2025非全日制研究生怎么报名?
2025非全日制研究生怎么报名?

2025非全日制研究生怎么报名? 网上报名 考生需在规定时间内登录“中宏厅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阅读报考须知和公告后按要求报名。填写考生学籍、学历等个人信息与报考信息。报考单位、专业、考试科目、报考点等关键信息提交前需仔细确认,提交后支付报考费。在报名期间,考生可自行修改填报信息,但部分关键信息修改需取消当前报名重新填报。 网上报名后,考生需定期查阅报考点及学校研究生招生网站,了解后续

2024-11-11 12:53:38
2025年公务员能考非全日制研究生吗?
2025年公务员能考非全日制研究生吗?

2025年公务员能考非全日制研究生吗? 公务员有资格报考非全日制研究生,招生专业分为管理类和非管理类。管理类报考条件需本科毕业3年或高职高专毕业5年或硕士/博士学位毕业2年。非管理类报考条件则需本科应届毕业生、本科毕业学历者、高职高专学历毕业满2年、本科结业生或硕士/博士学位者。公务员只要符合学业要求,即可报考。 报名流程在每年9月进行预报名,10月正式报名,预报名后于11月参加现场确

2024-12-26 20:36:09
2025年非全日制研究生可以考公务员吗?
2025年非全日制研究生可以考公务员吗?

公安联考时间 关于公安联考时间如下: 报名时间:2023年12月01日8:00至12月05日18:00。 资格审查时间:2023年12月01日8:00至12月07日18:00。 缴费时间:2023年12月10日8:00至12月14日18:00。 下载打印准考证时间:2024年1月3日8:00至1月7日9:00。 笔试时间:2024年1月6日上午9:00-11:30申论

2025-01-09 08:25:01
2025年非全日制研究生可以考四六级吗
2025年非全日制研究生可以考四六级吗

2025非全日制研究生全国统考时间 非全日制研究生与全日制研究生依据国家统一要求,实行相同的考试招生政策,考生均在规定时间内进行全国统考网上报名,官网为研招网(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拟在2025年开学入读的人员,2024年9月或10月报名,12月下旬参加全国统考,详情如下。 2025非全日制研究生全国统考时间定于2024年12月下旬,预计在21日、22日举行,考试时间每日上午8:30

2024-11-15 21:52:07
山东统考报名2025 山东大学非全日制研究生招生简章2025
山东统考报名2025 山东大学非全日制研究生招生简章2025

关于做好山东省2022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报名工作的通知? 各市招生(考试)院(中心): 按照教育部教育考试院《关于2022年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考课程考试安排有关事项的通知》(教试中心函〔2021〕77号)和全国考办《关于稳妥做好2022年上半年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延期工作的通知》(考委办〔2022〕1号)等文件要求,为做好山东省2022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报名工作,现将有关事项通

2024-11-10 05:44:55
2025年江南大学非全日制研究生招生专业!好考吗?
2025年江南大学非全日制研究生招生专业!好考吗?

2025年江南大学非全日制研究生招生专业!好考吗? 江南大学非全日制研究生招生专业广泛,涵盖计算机技术、MBA、MEM等众多领域,学费在2.4万至19.8万之间,学制为2.5-3年。主要以周末面授方式进行,适合在职人员利用业余时间提升自我。报考条件根据专业不同有所差异,一般管理类需要相关工作经验,而非管理类则要求大专及以上学历。报名流程包括预报名、正式报名、现场或网上确认、初试和复试等环节。

2025-02-11 22:15:17